电脑主板晶振为什么是14.31818MHz和32.768KHz?

作者:华昕电子 日期:2025-07-02 浏览量:7

电脑诞生以来,14.318MHz(时钟晶体32.768KHz(实时晶体一直是电脑主板上最为重要的参考频率源。

主板上几乎所有的频率都是以14.318MHz时钟晶振为基础的。比如CPU、AGP插槽、PCI插槽、硬盘接口、USB端口和PS/ 2端口等,它们在通信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,因此需要提供不同的时钟频率,这些不一样的时钟频率就需要基于14.318MHz晶振放大或缩小后产生。

32.768KHz为实时晶振,是系统时间基准时钟,上电之前为南桥内部提供振荡频率。正是有了32.768KHz实时晶振,我们的电脑才能显示精确的时间与日期。

不过,为什么是14.318MHz、32.768KHz?差1KHz不行吗?

还真不行!首先解答下,为什么是14.318MHz呢?

其实最早的计算机的主频是4.77MHz,但14.318MHz的晶振经过倍频可降到4.77MHz;还有美国模拟电视制式NTSC的彩色副载波的频率是3.579545MHz,14.318MHz经过2次2分频就可以得到该频率。综合考虑下,14.318逐渐成为了标准,与显示相关的晶振频率基本都是14.318MHz。

至于实时时钟的晶振频率是32.768kHz的原因则是:

32.768KHz时钟晶振产生的振荡信号,经过石英钟内部分频器进行15次2分频后得到1Hz秒信号,即1周1秒,定时精度高。在石英钟内,部分频器只能进行15次分频,要是换成别的频率的晶振,15次分频后就不是1Hz的秒信号,时钟就不准了。而且32.768K=32768=2的15次方,数据转换比较方便、精确。

很多时候大家会用到 32.768K 的晶振来做时钟,其实还与晶体的稳定度有关。频率越高的晶体,Q值(品质因数)一般难以做高,频率稳定度不高。而32.768K的晶体稳定度等各方面都不错,Q值比较容易做高,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工业标准




推荐阅读